于大宝该不该前插?国足比赛引争议,国内外专家看法不一
说实话,中国国足与阿曼的这场比赛,没有什么太多可说的,总结国足在12强赛中的表现,为中国足球未来的发展寻找好的出路,首先要从于大宝的“护犊子”说起。
我们应该信任谁?
在对阵沙特的比赛中,小将戴伟俊带球过掉对方球员,而距离戴伟俊最近的老将于大宝却走得摇摇晃晃,跑动速度比裁判慢很多。于大宝是否应该向前跑动?这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我们都说于大宝不应该往前冲,他的选择是对的,但戴伟俊冲进人群不够理智。但有人采访了几位外籍教练和葡萄牙国脚,他们都说于大宝应该往前冲,这次进攻失败就是因为于大宝没能及时进补和衔接。
这么说吧,国内10个专家至少有8个支持于大宝,国外10个专家至少有8个认为于大宝应该往前走。各有各的逻辑,而且逻辑很严密。我们该相信谁呢?我肯定相信外国专家,因为中国足球很落后。听外国专家说这一次可能错了,但听10次,大概率8次都是对的。
首先,我并不想在讨论这个话题时针对于大宝一个人。因为如果是其他人,大部分国脚可能都会做出和于大宝一样的选择,而这种情况下,球员的选择和他们长期以来的习惯以及教练的战术安排息息相关。戴伟俊从小在英国踢球,是英国青训体系的产物。是他获得了反击机会,没有队友跟进,就选择突破,如果是其他国脚,可能就会选择回敲或者放慢节奏。
问题恰恰就在这里,戴伟俊可能不明白为什么队友没有及时跟进,队友也不理解为什么戴伟俊拿球后要往前冲,戴伟俊想让队友加速,队友又想让戴伟俊放慢速度。
我想说的是,这是中国足球传统思维、理念和欧洲足球思维的一次巨大碰撞。中国足球是不是应该在基本认知、基本思维上进行更新?这比国足和阿曼的比赛结果重要得多。
我曾经多次打过这样的比喻:中国足球几十年来一直在原地打转,就像驴拉磨盘一样。这不是偶然的,因为中国足球一直在传统思维、传统观念里原地打转。
谁也很难把这头驴牵出来,因为它是一头倔驴,它不但倔,还自以为是。
里皮为何辞职?
我们再回溯一下过去,里皮为何两次辞职?第一次是亚洲杯中国队0-3不敌伊朗队,首发三名中后卫各自出现低级失误,送给对手三球,里皮怒不可遏,愤而辞职。第二次是世界杯预选赛40强赛中国队不敌叙利亚队。第二次辞职很奇怪,因为输给叙利亚队并不是世界末日,中国队打进12强并不难,而且后面中国队还会得到几名归化球员,情况会大大好转。
但里皮毅然辞职,放弃了2000万欧元左右的年薪,也就是1亿多元人民币。只要里皮不辞职,他就绝对能拿到这一亿多元人民币,因为就算中国足协让他走,也要支付这么一大笔违约金。里皮辞职的主要原因是他认为球员的执行力有很大的问题。那场比赛有一个镜头很能说明问题,中国国家队的中场球员拿球后,里皮在边线挥手示意往前传,右后卫王刚将球后方的一个位置指向了拿球的球员,球员竟然把球传了回来。
执行力有问题的外籍教练,里皮并不是唯一一个。米卢在执教中国国家队时遭遇的阻力更大,一批核心球员公开质疑米卢。但米卢是老将,曾执教过四支不同的国家队,创造了世界杯最好成绩,执教弱队,肯定遇到过各种沟通问题和文化隔阂。所以他在和国家队球员打交道时非常有耐心,最终取得了成功。
但里皮不一样,他拿过欧冠、世界杯,业界地位比米卢高出好几个档次,而且之前也在欧洲执教过,没有遇到过中国特色足球的问题。在里皮的执教思维里,“不要你们想,我要我自己想”。他需要的是绝对的执行力,他没有耐心在理念上劝说一堆井底之蛙,也不愿意向不支持自己的足协领导妥协。
里皮是草原上的骑士,喜欢驯服野马,而且每次都能成功驯服。但中国足球不是野马,而是自以为是的倔驴。米卢善于让这头倔驴摆脱转圈圈、推磨蹭蹭的固有思维。
我们从外国教练那里学到了什么?
但事实上,米卢并没有成功。虽然他坚持下来,让这头倔驴重新回到正轨,闯进了世界杯,但却没有改变这头倔驴的思维方式。为什么米卢在世界杯之后就离开了?因为他没有得到真正的认可。他进入世界杯,归结为两个原因,第一是抽签不错,这个小组出线算是实力使然;第二是米卢只擅长调整球员的心态,并没有什么出色的技战术。
这是一个巨大的谬误,如果米卢只擅长调整球员的心态,那中国国足就没必要聘请专业教练了,直接聘请心理医生就好了。亚洲杯小组赛中国国足2:2战平韩国时,有一个球是经过十几次传球才打进的,难道这和米卢的技战术训练没有关系吗?三四名决赛再遇韩国时,中国国足伤病很多,谢晖出任左后卫,中国国足小亏但并未崩盘,战术框架完好,这难道只是心理按摩的效果吗?
所以,如果你问中国足球从外国教练那里学到了什么,我的回答是,什么都没学到。他们甚至否定了一位带领中国国足历史上第一次闯入世界杯的教练,认为他没有技战术。我只能说这些人只是本能地跟着米卢踢,根本没有动脑子。
你从里皮身上学到了什么?他们称里皮为“意大利骗子”,甚至对他没有起码的尊重。你能学到什么?
至于其他外籍教练,几乎每一位都被贴上了失败的标签。施拉普纳,不般配的一对;阿里·汉,亚洲杯亚军有什么意义?世界杯预选赛不是还输了吗;卡马乔,不知道他干嘛当西班牙国家队主教练;佩兰,连香港都打不过,什么水平?他总是否认,总是否认。
但其实,任何一位外籍主教练,无论成绩如何,都有中国足球需要吸收的养分,对中国足球大有裨益。包括我之前提到的施拉普纳,都提出进攻队员必须防守,不能用不够强硬的中场球员。现在回头看,30年前提出这个理念,确实是一个明智的想法。可惜,施拉普纳遭到了抵制,是整个足球界的集体抵制。
90年代日本足球的迅速崛起,得益于他们孜孜不倦地向每一位外国教练学习,而中国足球则永远是那头愚笨而固执的驴子。
井底之蛙,怎能有所作为?
前几天,我的一个同事在微博上分享了一个故事,在一次教练培训班上,那位意大利专家还在讲台上讲课,有的教练就到外面抽烟了,因为他们觉得他讲的没什么新意,他们都知道。
这条微博被广泛转发,很多记者也讲了类似的故事。在一次青训教练员培训中,一位外国专家明明在讲国际足球的最新青训趋势,我们的学生却以为他在说老生常谈。2010年,一位经纪人告诉我,不要相信出国深造的教练,因为他在欧洲俱乐部见过很多亚洲教练。日韩教练在训练中从头到尾都认真记笔记,而中国教练基本是背着手检查,今天还在,明天可能就没了。
很多本土教练善于言辞礼貌、谦虚,说要向外国教练学习,但实际上大多数人从来都不认为外国教练有多大优越性。有几位教练发自内心地告诉我:“你们记者总说外国教练理念先进,但他们的训练跟我们没什么区别。”这些教练都是国家队教练。
我当足球记者的最初七八年,特别喜欢听取业内人士的意见,后来我渐渐发现,他们说的话好像有错,但是我没有办法反驳,因为他们毕竟是专家,我是门外汉。
这十几年来,我跟认识的圈子里的人都保持着简单的友谊。中国足球人交朋友没什么不好,但是他们做事确实很差劲。朋友就是朋友,商业问题我基本不采访他们,信息量少,干扰少。所以很多记者也觉得米卢的技战术没什么,不都是被圈子里人影响的吗?
我的朋友中有很多行业专家,但我写作时从来不会问他们的意见。我从来不会问:“你觉得这个游戏怎么样?”
不管怎么说,自从不再接受采访之后,我觉得我对中国足球的看法更清晰了。前段时间,网上炒作“足球盲区”的话题。现在我强烈怀疑,除了孙继海,中国可能没有一个真正懂足球的人。
国足输给阿曼之后,黄健翔先生发了一条微博,谈到了中国足球的基本问题,说得很对。但我还想补充一点,如果我们不改变井底之蛙、自私自利的行业风气,一切都是徒劳。
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朝灭亡已成定局,同样,如果不剪掉中国足球运动员头上的辫子,那一切都是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