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篮球新闻

关于《静安区体育局2023年工作计划》的通知

作者:jrs直播 发布时间:2024-04-27 09:02:44

机关各部门、各基层单位:

现将《静安区体育局2023年工作计划》和《静安区体育局2022年工作总结》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附件1:《静安区体育局2023年工作计划》

附件2:《静安区体育局2022年工作总结》

上海市静安区体育局

2023 年 2 月 27 日

附件1:

静安区体育局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正式实施的元年,是贯彻落实的重要一年“十四五”规划纲要。

2023年静安区体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区委“四个标杆目标”,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大力实施静安体育“1462工程”。 坚持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质量,制定出台体育发展相关文件,大力实施数字化赋能体育公共服务,做强静安区体联,科学优化“一体两翼”青少年体育培养模式,围绕公民巧妙打造丰富多样的优质赛事,不断夯实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世界著名体育城市示范区,努力开创高水平体育城市新局面。静安体育高质量发展。

2023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16项工作:

1.继续改善体育设施供给,增强全民健身服务供给的均衡性和可及性。

1、围绕公民建设优质、均衡的体育设施。 充分结合静安城区建设发展实际,围绕“15分钟运动生活圈”的圈层规划布局,全面梳理可建设健身设施的资源空间。 全面贯彻落实《上海市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编制区级社区体育发展实施方案和细则规定,不断完善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补齐体育健身短板。健身设施。 加快彭越铺楔形绿地体育公园建设,促进绿地与健身设施有机融合,增加区域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6条新建和4条翻新的公民健身路径; 改造篮球场1个、足球场1个; 新建社区市民健身中心1个(宝矿二期)、市民健身站1个(临汾路街)、拼图健身中心点20个,更新老健身中心点80余个。 指导临汾路街道、天母西路街道、共和新路街道社区综合体育设施规划建设。

2、优化围绕公民的数字化、智能化健身服务。 不断满足市民多层次、多元化的健身需求,整合区域体育健身服务资源,依托“静安体育综合服务平台”完善配套服务,提高体育场馆和器材的利用率,实现全民共享体育资源。 做好“静安体育公益发放”工作,优化羽毛球、游泳、特殊团体等专项优惠券发放机制,扩大项目宣传推广,力争招收发放总量指定场馆数量达到200个,基本覆盖全区70%的社会经营体育场馆。 科学调整送券发放机制,引导公民多元化体育消费,增强公民体育健身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静安体育公益分发”全年服务市民超过10万。

3. 举办各种贴近公众的体育赛事。 以“静安综合体育服务平台”赋能“三级”赛事体系,提高社会公众对区域赛事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办好2023年国际花剑大奖赛(上海站)、电子竞技上海大师赛、中国围棋甲级联赛上海主场赛等国际国内赛事,确保上海马拉松、上海赛艇公开赛高水平举办。 积极筹办首届上海静安苏河湾国际桨板公开赛等水上运动赛事,打造“一江一河”沿线经典赛事IP,构建与“一轴”发展相呼应的重大体育赛事格局和三根腰带”。 继续坚持政府、社会、市场“三轮驱动”运行机制,开展“创造卓越·享静”国际静安精英挑战赛各项活动,吸引更多市场和社会主体参与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打造静安经典品牌大赛。 落实“一街(镇)一品”竞赛培育工作,支持各街道、镇结合自身品牌特色举办社区级群众体育竞赛。 积极策划攀岩、路跑、滑板、轮滑、皮划艇等新兴时尚运动系列赛事。

4、为市民提供专业、高效的健身指导。 会同卫生健康委、民政局、总工会等部门,持续推动《上海市体育促进健康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重点任务落实,深化体医结合。 持续推进老年运动健康之家建设,依托老龄化、智能化专业设备和精细化运营管理,建立老年人电子运动健康档案,提供“一站式”运动健康养老服务对于社区里的老人来说。 进一步在各街道、乡镇开展推广,逐步扩大覆盖面。 依托社区体育服务提供平台,建立覆盖街道、乡镇的更高质量的“你点我拿”的社区体育服务提供机制。 广泛与区文明办、地区办事处、街道镇等部门合作,积极搭建社会体育指导员参与志愿服务的平台和项目载体,拓展服务阵地,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活跃度。 全年为不少于1.3万人次的公民提供免费体质检测服务。

二、全面总结分析第十七届市运会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5、科学建设市运会新周期训练项目队伍。 针对十七届市运会竞赛形势,召开重点项目、重点队伍分析会,查找差距、补短板。 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进行了新周期的战略布局和调整。 坚持科学训练和技术支撑,夯实体能基础,狠抓训练方式,提高训练管理效率。 开展教练员、导师辅导,科学布局下一届市运会项目梯队。 加强中青年教练员和骨干教练员队伍建设,通过导师帮助解决训练难点和瓶颈,打造一支优秀教练队伍。 全年计划举办8期区级教练员培训。

6、继续优化“一身两翼”青训模式。 坚持区域青少年体育训练“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以体校为人才培养“一体”主体阵地,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体教“两翼”为辅力量提供训练,不断推动三种训练模式协调发展。 高质量发展。 会同教育部门全面推进学校体育“一站式”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科学优化“一站式”项目布局,结合区域中小学特点,梳理一批初中、小学与“龙头”高中相连,逐步打造学校体育特色,形成具有静安特色的“一站式”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进一步扩大和整合社会培训资源,加强与社会力量合作,优化合作模式,提高培训效果。 继续开展体育专项课程校内服务,优化课程服务质量,探索标准化课程授课体系。

7、构建多层次青少年竞赛体系,“赢静安”。 聚集区域优质体育资源,创新竞赛机制,举办“赢静安”青少年系列青少年不同层次竞赛,促进学生真正掌握2-3项受用一生的体育技能。 针对高水平运动员推出“赢取静安”精英挑战赛,针对有一定体育基础的青少年学生推出“赢取静安”阳光联赛,针对“赢取静安”趣味活动针对体育零基础的青少年学生开展体验赛。 积极配合团委做好各街道(镇)慈善暑期托儿班的分发工作。

8、深入推进青少年体育智慧训练平台管理。 全面推广使用静安区青少年体育智能训练平台,不断优化系统管理,实现体校、教练员、运动员的综合管理,提高体校管理水平。 实现相关数据的长期跟踪和全面监测,及时分析处理存储的数据,为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技术支撑。

3、加强智能化赋能、综合化、多元化,推动公共体育场馆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

九、提升场馆智慧服务水平。 完善区属体育场馆信息服务功能,实现所有公共体育场馆“一站式服务”,为市民提供场地预约、信息查询等服务。 升级完善“静安体育综合服务平台”。 按照“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试点”任务要求,整合更多线上服务资源,拓展体育训练管理、场馆人员管理,优化预约算法,深化社区场馆服务。 、健身大数据分析等便捷服务功能。

10. 提高场馆多元化服务效率。 整合利用现有资源,挖潜增效,充分利用场馆空置空间和边角区域,多措并举提高各区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率,提高场馆社会服务水平,满足满足群众的健身休闲需求。 继续合理利用区公共体育场馆,为15万人免费、优惠使用期间提供免费通道。 推动区域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提高场馆使用效率和服务质量。

11.加快推进场馆管理标准化。 建立区属公共体育场馆标准化管理制度,全面完善制度实施和创新,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凸显场馆公益属性和品牌特色。 探索各场馆内共建、共管、共享的治理途径,进一步推动区域体育场馆项目布局合理、竞赛训练规范、举措丰富为民的发展态势。

四、探索“体育+”新模式,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临汾市总工会篮球赛事_2021年临汾市篮球比赛_临汾市篮球协会

12、把静安区体育协会做实做强。 完善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发展机制,完成静安区体育总会换届工作。 筹建体育联合会党组织,通过党的建设推动全区各类体育组织与企业业务工作融合发展。 进一步推动单项体育联合会规范化、社会化、实体化、专业化发展,充分发挥单项体育联合会社会领域的枢纽社会组织功能和体育交流功能,共同推动重大赛事、体育组织协办服务、体育企业交流、体育产业发展等社会领域。

13. 推动体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做好课外体育培训监管工作,会同教育、民政、市场等部门严格开展课外体育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审核。 鼓励发展电子竞技、赛艇、攀岩、冰雪、极限运动等前沿、时尚、引领消费的体育运动,满足公民多样化健身需求,促进体育消费。 依法履行体育机构监督管理职责,依法加强单用途预付费消费卡、高风险体育健身项目、体育培训机构等领域监管,维护合法权益。公民和企业的权益。 支持上海电子竞技大师赛、KPL王者荣耀职业联赛等赛事,推动更多国内外顶级电子竞技赛事落户静安。 多措并举加快体育彩票发展。

14.推动招商引资提质增效。 加快静安体育中心新一轮受托运营,开展优质企业招商工作。 鼓励社会和市场力量参与体育中心管理,吸引一批体育产品销售与服务、“互联网+”体育、赛事运营、健身俱乐部、体育中介服务等行业的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健康、购物、养老、科技、互联网等领域融合发展。 推动商圈、园区、企业等在城市体育中心建设新型体育服务综合体,引导相关企业参与相关扶持政策评估、认定和申报,探索“体育+文化+教育+”等多元化运营方式。商务+旅游”,拓展您身边的公众健身休闲空间。

五、深化党的建设和法治建设,保障体育发展良好环境

15、打磨“安静聚会”党建品牌。 强化党建红色领导,以“党建智慧”、“服务惠民”、“组织汇聚”打造静安体育党建品牌——“京体汇”。 用好“智慧党建”平台,促进党员多元化学习。 以“体育+”主题活动为抓手,探索体育与教育、国土规划、卫生、文化和旅游、商务、绿化市容等部门的合作联动,探索建立联合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协办、服务共享。 推广静安市民体育健身新模式,拓展体育健身资源。 充分发挥区域体育党建作用,加快布局全区各类社会体育组织党建工作。

16.推进依法治国工作。 全面宣传贯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将体育法宣传实施与体育工作实际有效结合,进一步提高法治治理水平。 认真履行“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联合普法志愿者走进体育场馆、体育场馆、体育企业等场所,针对新修订的《体育法》开展线下普法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

附件2:

静安区体育局2022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区体育局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上海时提出的“人民城市由人民建设、人民城市为人民服务”的重要理念,坚决落实区委、区政府对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进行部署,紧紧抓住“当好典型、成为标兵、带头人、创建示范”的定位,不断提升全区综合实力静安体育,凝聚力量建设世界体育名城,加快建设“国际静安、卓越城区”。

主要工作成果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推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升级建设体育健身设施。 落实《静安区补齐体育健身设施短板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和《静安区全民健身规划(2021-2025年)》,加快完成体育健身设施的缺点。 今年,我们完成了7条健身跑道的建设和改造,新建市民健身站2个、员工健身站2个、教育健身中心20个,更新了95个健身中心的旧健身器材。 恒丰北路社区市民健身中心8月8日对外开放。区全民健身中心新项目已开工建设。

二是新技术引领体育公共服务。 进一步推动静安区公共体育服务数字化转型升级,深化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持续推进“静安体育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年初推出,实现平台微信小程序直达区各类公共体育服务。 全区公共体育场馆、球类运动场地实名网上预约功能已成功接入“一站式服务”平台,用户可提前14天预约场地。 完成“体育地图”、“共享体育场”、“公益配送”、“赛事服务”、“在线课程”、“体育资讯”等平台功能建设。 依托“静安体育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场地预约系统和配送券发放系统,实现同步组合支付。 有序推进平台信息化项目验收并开展项目升级改造。 “静安体育公益配送”全年服务市民10.3万人次。 区体育局提供分配资金182.9万元,带动市民直接健身消费540.9万元。 投资拉动型消费比重较2021年提高15%。

三是新平台赋能体育赛事。 围绕“静安综合体育服务平台”建设,以提高赛事参与性、趣味性、观赏性为目标,探索线上全民健身赛事组织机制,举办覆盖各类体育赛事的线上赛事。进一步打造“创造卓越”·响景赛”国际静安精英挑战赛品牌,积极培育“一街(镇)一品”特色项目。圆满完成2022年上海赛艇公开赛、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的组织任务、中国围棋甲级联赛(静安主场)、第五届上海静安女子马拉松线上比赛在疫情封城期间,以“安静”的情绪和“安全”的生活为主题,抗击疫情。举办两个月的居家网络运动会,5100余名市民参加 组织开展了第四届静安百公里云跑“反思百年党章,跑出百里”。 ‘安体育盲盒挑战赛“苏河湾行走百桥”亲子线上比赛、上海残健综合运动会静安线上融合跑等线上赛事。 中国坐标·上海城市定向户外挑战赛静安分站、上海少数民族体育比赛启动仪式、民族文化定向比赛线上线下组织开展。 举办静安体育广场周赛、SOC上海体育舞蹈公开赛、青少年滑雪精英挑战赛等区级品牌赛事,以及轮滑、电子竞技、飞镖、瑜伽、橄榄球、攀岩、滑雪等城市体育赛事。台球。 全年全区共举办各级各类活动132项,市民参与人数超过20万人次。

四是新融合拓展体育服务。 深入加强“体教结合”,为群众提供健身指导。 指导恒丰路市民健身站、彭浦镇市民健身站、华清大厦职工健身站申报认证工作,指导大宁路街道、临汾路街道3个“老年运动健康之家”建设彭浦镇街道。 全年对13011名市民进行免费体质监测,通过“你点我送”体育节目,开设健身气功、广场舞、太极拳等各类体育项目线上线下课程387门,使7,930名公民受益。 1173人完成社会体育指导员三级在线培训。

二、全力备战第十七届市运会,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影响力

一是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十七届市运会筹备工作。

围绕“市运会成绩进入全市第一队伍”的目标任务,全面统筹、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实施上海第十七届运动会各项筹备工作。 受疫情影响,各训练单位从3月中旬开始开展线上云训练,备战市运会新模式,不断提高体能和技战术水平。 组织足球、武术、篮球、田径等30多个项目的2300余名运动员在安徽颍上、云南昆明、临港健桥学院等地各地区训练场进行暑期集训。 第十七届市运会静安区代表团成立大会召开,宣读比赛规则和反兴奋剂宣誓,完成代表团授旗仪式。 第十七届市运会,静安区派出1882名运动员参加34个大项、48个小项的比赛。 静安区代表团共获得金牌99枚、银牌56枚、铜牌73.25枚,总分5428.5分。 团体总成绩和团体奖牌总排名均位居全市第五位,创下静安区代表团最好成绩,实现新突破。 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圆满完成市运会棒球、篮球、跆拳道部分项目的比赛承办工作。

二是深度融合,积极拓展“一体两翼”人才培养空间。 积极配合区教育局,梳理全区各招生学校上报的招生计划,做好静安区中学2022年区级优秀体育生招收工作。 “双减”政策,为全区79所中小学新学期开设25门体育专项课程。 受疫情影响,3月18日起暂停授课。上海市静安区滑雪协会荣获2022-2023年度“上海市精英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训基地”和“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训基地” 2022-2023年体育后备人才》。

三是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推进青少年体育智慧训练平台管理。

全面落实静安区青少年体育智能训练平台管理,完成静安区青少年体育智能训练平台本地化系统改造,完成原有系统与国内系统由原来的双系统改造轨道运行改为单轨道运行。 实现体校运动员训练过程的动态、科学监控,提高区域青少年体育训练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三、综合应用静安体育综合服务平台,推动体育场馆管理提质增效

一是通过资源精细化管理,提高场馆多元化服务效率。

围绕“争创一流、综合性、多元化”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加强场馆精细化管理。 依托“城市体育中心”建设,不断丰富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服务功能,为市民提供体育、休闲、培训、社交等多元化综合服务平台。合理利用本区公共体育场馆,并在免费期间低价免费向公众开放。 受疫情影响,全区体育场馆全年共接待市民40.77万人次,低价开放服务市民14.2万人次。 全区15个共享球场、3个共享健身房、1个共享市民健身站共接待市民18.28万人次。 受疫情影响,全区学校体育场馆自1月14日起暂停开放。

二是利用智能化平台应用,提升场馆综合服务水平。

进一步推动静安区公共体育服务数字化转型升级,深化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优化“静安体育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完成“ “共享运动场”、“健身电子地图”和“新闻资讯”两大功能融合上线。 全区公共体育场馆的场地预约功能已成功对接“一站式服务”。

四、加强体育产业集群建设,促进体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认真开展企业走访服务,完成对23家重点对口企业的走访,加强与企业沟通,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全力支持体育企业复工复产和稳定健康发展。 共受理体育产业基地救助资金补贴申请3项、小微体育企业租金补贴申请17项、商业体育场馆复工及市场补贴申请265项。 该模式支持发展资金申请1项,金融信贷支持协调申请1项。 组织开展体育场馆疫情防控督导,共巡查商业体育场馆1251次。 全区全年体育彩票销售总额2.83亿元,位居中心城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