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足球:深厚传统与辉煌历史,同城德比的热血篇章
这里有着深厚的足球传统,是南方足球的发源地,是中国足球的南方“特区”。
与北方“特区”大连一样,广州拥有一支“八冠王”球队,曾两度夺得此前从未有人取得过的亚冠冠军荣誉。
东角场(省人民体育场)是一座建于清末的百年老体育场,广州足球圣地越秀山,是叶剑英元帅和青年学子亲手修建的“人民体育场”。
为六运会而建的天河体育中心,位于广州CBD新中轴线上,见证了广州足球最辉煌的篇章。
三座颇具年代感的球场,在不同时期书写了广州足球的历史。
“上山下水”的林波
自2012年起,广州再次出现“城市德比”,对阵双方是两支顶级联赛球队——广州恒大和广州富力。
1946年出生的林兆祺,人称“林叔叔”,每逢比赛日,他都会扛着摄影器材“上山”(越秀山体育场)或“下河”(天河体育中心)。
这是他几十年来保持的习惯,为了拍下球场上的球星的照片,并在票根上得到每一位主队进球球员的签名。
这位谦逊有礼、和蔼可亲的老人,不能算是传统意义上的摄影记者,严格来说,他是一名足球迷。
不过林波并不是一个普通的球迷,他的级别非常高,甚至在特殊的节日,球队还会派队长郑智到他家里去慰问。
林叔还记得,第一次上山,是表哥带路。
1958年,当越秀山体育场作为广东队的主场时,当时年仅12岁的林兆琪第一次现场观看了一场比赛,那场比赛的两支球队分别是广东队和北京队。
第一次踢球的林博已经不记得比赛是赢是输了,但越秀山的氛围、赛场上激烈的场面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后的60多年里,林波成了越秀山的常客。
“人民路以前叫太平路,东风路东边叫德宣路,东风路西边叫德尼路。我小时候住在人民路附近,坐7路公交车可以直接到中山纪念堂,再步行1公里左右到越秀山。每到比赛日结束后,德宣路上总会停着多条线路的空车,为球迷提供回家的路线,很贴心。”
林叔说,他一生没什么爱好,足球就是他唯一的爱好。
以前,比赛门票每张只要一两分钱,但那时他才刚刚工作,每月工资只有十几二十元。
广东话有句俗语叫“小钱积少成多”(意思是大家总以为是小钱,但其实积少成多,积少成多),日积月累,这些小钱最终会成为一笔不小的开支。
“以前的票很简陋,就是一张‘白纸’,上面印几行字,不像现在的票那么精致,每张票都有自己的设计,不同的座位,还有防伪功能等等。”
在林叔的家里,有两个装满足球收藏品的文件柜,里面塞满了林叔几十年来收藏的足球票、相册和剪报。
林波喜欢收藏足球票,从2005年开始,他的足球票收藏就变得更加“特别”。
那一年,他通过职工摄影协会考取了人生中第一张摄影师证,这让他与广州队的球员有了更近距离的接触。
每当主队进球时,他总会拿着球票存根,找到进球的球员,在相应比赛的球票上签名。
签名的时候,林波偶尔也会跟选手们闲聊几句,时间久了,很多选手都认识林波,就连一些转会走的选手,回广州打比赛的时候碰到林波,也会主动打招呼。
“广州的足球明星们都很友好,比如李帅就在广州踢了好多年球,经历过广药、恒大时期,现在他回广州看我,都会跟我打招呼。”
林叔叔十分珍惜这份情谊。
恒大接手广州足球后,俱乐部经常和球迷互动,林波说有一次中秋节,郑智居然来到他家,给他送月饼,这让老人很是惊讶。
中国玄学讲究缘分、运气和风水,越秀山被视为风水宝地。
在广州球迷眼中,这里凝聚着广州足球的辉煌历史,也印证了越秀山是广州足球“圣山”的说法。
据广州足球史书《王者归来》记载——从风水学角度看,越秀山是五岭残垣(粤北与湘、桂、赣、闽交界的广大山区称五岭山区)的最后一座山头,也是龙脉的终点。
越秀山由七座山丘和三个人工湖组成,山代表星星,水代表月亮,形成“七星围月”的风水格局,历代广州的建设多以越秀山为中心。
“风水这东西很玄妙,但越秀山确实见证了很多惊心动魄的时刻。”
1964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力排众议,亲自批准马杜雷拉队来华,当时中国和巴西尚未建交,开创了中国首次邀请高水平职业足球队的先例。
马杜雷拉百年纪念球衣
马杜雷拉先是在北京对阵八一队和北京队,结果与八一队0-0战平,而北京队则1-2不敌对手。
最后一场比赛在广州,马杜雷拉在越秀山再次与广东队对决,虽然广东队以3-5落败,但正是在这片福地,广东队攻入3球,比赛的精彩程度足以列为上世纪60年代广东的经典比赛之一,也成为广州球迷的骄傲。
“对手是一支来自足球王国的球队,我们能够连进三球,这是北方球队做不到的。或许越秀山就有这样的能量,能够帮助我们主队取得好成绩。”林波说。
广州的三个老球场中,林波最喜欢的还是离他西关家最近的越秀山球场,他喜欢这里的环境,他说这里地势如锅,山上球迷的打球声特别响。
“可能跟山有关,几万人喊的时候,感觉就像山震一样。”
现主场位于越秀山的广州富力足球队,近年来经常使用“狮吼震八方”的口号,正是受“越秀山震撼”的启发。
越秀山是一种情结,广州队更是一种情怀。林波热爱每一支代表广州的球队,所以后来他每次都要坐地铁去天河体育中心,为广州恒大追“广州队”。
“一开始去天体会不太好,虽然在市中心,但离我还是有点远。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也习惯了,足球对我来说就是一个爱好。现在恒大成绩不错,天体球迷很多,氛围也很好。”
谈及未来将在广州南站附近建设的新体育场,“听说能容纳10万人,但分散可能是一个问题。我年纪大了,晚上的比赛,可能要到凌晨才能回家……”林波话语中既有期待,又有尴尬。
这位62年前年仅12岁的小男孩,在追击主队时,已不再像以前那么敏捷。
以往,7路公交车三四站就能到达主场,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变化,林波距离主队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广州足球陪伴了林波几十年,他所经历的足球,也见证了广州足球的成长。
郑勋的第一次任务
为筹备第六届全运会,天河体育中心于1984年开始动工,1987年竣工。上世纪80年代刚刚加入羊城晚报的摄影记者郑勋,立志在新闻摄影方面有所建树。
粤港杯让广州球迷兴奋不已。 郑勋 摄
天梯体育场刚建成时,郑勋还是摄影部暗房里负责晒胶片的“伙计”。看着同事们拍下的现代化体育场照片,他当时大概没有想到,这会是他最常去的“主场”之一,但那是后来的事了。
郑勋1956年出生,广州人,作为一名记者,他也是广州足球的记录者。
1991年在省人民体育场(又名东郊场)举行的首届女足世界杯,是郑勋加入体育部后承担的第一个重大比赛任务。
东角场总给人有些寒酸的印象。
1990年,为举办女足世界杯,体育场由霍英东捐资改建,改建后的东体育场仅保留了屋顶和贵宾区。
2006年,这座古老的体育场迎来了100周年纪念。
广州足球队夺得2007年“中甲联赛冠军”
“摄影师为什么总是在底线附近拍照?站在边线中间不是更好吗?”
第一次拍摄足球题材的赛事,就是女足世界杯这样的大型赛事,年轻的郑勋就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刚开始的时候,我不太明白摄影师应该站在哪里。后来,我的同事告诉我,足球的魅力就在于拼抢和拼抢。所以最好的镜头是在禁区前,所以摄影师只能在底线附近拍出最精彩的镜头。”
除了女足世界杯之外,每年的省港杯、职业队的联赛征程都是郑勋职业生涯的重要记忆。
“首届粤港杯在越秀山举行,后来广东的主场比赛基本都在东郊体育场举行。广东职业化鼎盛时期,全省共有5支职业队,澳超有4支,中超有1支。”
广东改革开放起步早,所以大家接触欧洲五大联赛比较早。以前外国同事都说广州球迷最懂足球,战术分析得也很清楚。”
首届粤港杯入场照
每个足球场都像一本书,记录着来来往往的人和事。
“越秀山是广州足球的灵魂,广州人肯定支持太阳神,宏远虽然也支持,但是关注度上还是有差别的,特点上也有细分,广州队以广州球员为主,宏远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球员,但梅州球员比较多。”
“广州队的球员个子小,动作快,动作灵敏。顾光明、彭伟国、胡志军等球员个子小,动作细腻,技术好。梅州队的球员个子大,给人一种气势汹汹的感觉。90年代的广州球迷对这些球星了如指掌。”
广东队举办第二十届粤港杯 郑勋 摄
天河体育中心为郑勋呈现了完全不同的场景。
“在越秀山看比赛,能感受到大山的气势。但在天河体育中心,四五万球迷一起喊口号,‘广州队好样的,我们打他们!’那个场面也很震撼!”
现越秀山体育场
事实上,越秀山也是中甲时代广州恒大的主场,在广州恒大完成晋级中超联赛之后,便将主场迁至天河体育中心。
如今,广州恒大对“新主场”有了新的规划,“正所谓‘筑巢引凤,花开蝴蝶来’”。
“恒大新球场在广州南站附近,我们希望能够吸引珠三角的球迷来观赛。在恒大离开越秀山之前,大家觉得去天体球场太远了,现在觉得已经适应了天体球场。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相信事情会慢慢改变。”
叶小蕾的《脸盆》
叶小磊1960年出生于广州,1985年加入该公司,曾担任摄像师、体育记者、体育播报导演等职务。
1906年,首届广东省运动会在东郊场举行
他对广东省人民体育场(东体育场)的最初记忆,是上世纪80年代全国足球甲级联赛广州赛区的比赛,当时东体育场的看台不高,也没有雨棚,只有主席台有水泥顶棚。
电视台的全景摄像机架设在楼顶,进入楼顶的通道是一个仅能容纳一人通过的方形“天窗”。
他称,当时的摄像机“又大又黑又简陋”,而且很重,在屋顶上安装摄像机非常困难。
东体育场的草皮大概是广州所有体育场里最好的,但南方地区的联赛是在春季进行的,三场比赛下来,美丽的草皮就变成了泥泞,这时候北方队总是被广东队打得落花流水。
东体育场主席台下面有一个大概有五六排座位的“小看台”,这是足球圈内人士的观赛席,每逢重要的比赛,国内各支球队的教练就坐在这个小看台上。
比赛开始前,来自世界各地的同事们互相问候、回忆往事、畅谈,现场气氛热烈。
“当我在去飞机的路上经过这个小摊位时,我经常会被我和球队在一起时遇到的教练拦住,询问我的近况。那是一种温暖的感觉,我在同事面前感到自豪:看,我认识这么多业内大人物。”
叶小磊第一次知道越秀山体育场,是从儿时玩伴唱的一首童谣中听到的:“胖子的肚子比越秀山的足球场还大……”
叶小蕾却嘀咕道:“我入行之后,去越秀山转播甲级联赛,一进牌坊,就想起了那句童谣,可怎么看都觉得,居然像个脸盆,怎么像胖子的肚子?”
以往越秀山体育场的草地不如东体育场,总是稀疏一片。但看台陡峭高大,观赛体验非常好。观众的欢呼声在“盆地”里反射,汇聚成更大的声波,比赛气氛比东体育场热闹得多。
当时,越秀山体育场还没有安装座椅,看台只是水泥台阶,电视台的摄像机就架在观众席上,每当有精彩的场面出现,周围的观众就会起立欢呼。“我一边操作摄像机,一边要大声喊叫,提醒观众不要挡住镜头。”
“还好当时电视台在球迷眼里还是很神圣的,当他们意识到挡住了转播镜头时,会自觉坐下,互相提醒。但因为越秀山体育场噪音太大,如果是精彩的比赛,转播结束后我的声音就会沙哑。”
天河体育场是1987年第六届全运会的主会场,开幕式和闭幕式都在这里举行。
现天河体育场
“六运会开幕式时,我在主席台上担任转播摄像师,我的镜头距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以及随行的国家领导人不到三米,他们的谈话经常毫无阻碍地传入我的耳朵。”
“我记得萨翁看完开幕式后,跟领导说广州可以申奥,但第二天报纸就报道说是建议北京申奥。那时候我还不太明白体育和政治的关系,总觉得广州在给别人做嫁衣很可惜。”
叶晓蕾说,广州作为传统足球城市,竟然没有一座专业足球场,这让人感到不解,其实越秀山体育场这种结构是最容易改建成专业球场的。
南站距离市中心太远,建这么高标准、这么大规模的体育场馆似乎很难吸引人。九运会的主会场奥体中心比南站离市中心近得多,但这么多年一直处于半废弃状态。
不过,叶小磊对于恒大新球场的设计并不感冒,他的评价是:中国人的确有钱,但是有钱了也应该先学学建筑美学……
这座城市充满生机,不断发展壮大。
城市里的足球场也鲜活起来,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的逝去。
人们对这座体育场的记忆是珍贵的城市记忆。
看着百年前英三联赛球队的黑白球场照片,我们会想:这个地方也有自己的传承与辉煌,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王世桥)